自辦青年報 學子「共聊」貢寮

(上圖)貢寮國中文藝社的學生在社團學習操作單眼相機,培養基礎的攝影技巧。(圖文/楊子磊)
這場鼓舞學生離開教室、走入貢寮在地的計畫,來自於校長陳君武的觀察。貢寮是新北市最東邊的行政區,連便利商店都沒有,不少外地來的老師常常感覺不便。受到主流價值觀形塑,學生難免產生「偏鄉情結」,於是,想辦法透過升學、工作到外地發展成為多數人的渴望。
慢慢學習採訪技巧
為了讓孩子看見世界之餘,也不要忘記自己生長的土地,貢中教師團隊和甘樂文創在去年9月發起《共聊青年報》計畫,邀請藝術文學社學生參與。藝文社教師呂鎔阡還記得,學生一開始聽到的反應是迷惘,甚至不解。後來,他利用孩子們「嚮往到台北就學」的心理,告訴孩子:「這升學用得到。」鼓勵孩子積極加入計畫。
12位學生在社團課共同激盪,列出貢寮國中對街的素麵攤、車站旁的古早便當、澳底辛勤的討海人、護衛貢中安全的警衛大姊等在地人物名單,也冒出年輕世代流行文化下產生的題材,像是專訪澳底國小校友郭雪芙。
學生們2、3人分成一組,分工負責撰寫題綱、採訪、攝影、記錄、組織文章、校對。專訪貢寮車站旁便當店老闆的吳巧慧笑說,因為她們的唐突,嚇到老闆,「盧」了一下才願意受訪。她坦言,剛得知藝文社要合力製作《共聊青年報》時,她有些抗拒,因為尷尬、不熟,覺得這樣的行為很「奇怪」。
動身採訪那天,吳巧慧和同學陳思妤一路都在想題綱,等到老闆終於願意接受採訪時,她才發現問問題竟然如此艱難,好在老師即時救援,她們才慢慢進入狀況。一路訪問下來,她見證了便當店老闆樂觀、不愁眉苦臉生活的態度,深受感動。
找到自己能夠做的事
就讀貢中2年級的林宥伶自嘲,以前對未來毫無想像,透過採訪計畫,她發掘了自己的寫作長才,現在每天中午都到老師辦公室報到,練習寫報紙的徵稿,她立誓未來要成為文字工作者。
林宥伶特別喜歡書寫親情故事,她最喜歡的書是琦君的《桂花雨》。剛聽到《共聊青年報》計畫時,她的心情既期待又惶恐,雖然採訪寫作的過程中多次卡關,還參考許多報紙文章的寫法,但文章完成的那一刻,她驚覺:「我變聰明了。」
透過採訪,林宥伶看見素麵攤阿婆深愛貢寮土地的情感,即便兒女都已離鄉背井,素麵攤阿婆仍堅守原地,只為了讓老主顧吃到這一味。她深深體認「貢寮雖沒有大都市便利交通,但他們還是快樂自足。」她也發現,以前從不知道怎麼跟外地人介紹,現在她可以自信地推薦。
家裡從事漁業的張馨云透過這份刊物看見貢寮更多的面向。她說,貢寮從來都不只有核四跟音樂祭,這裡的海很舒服,夏天正是石花菜的採收期,這裡的人民都知足地過生活。她認為,這些「風景」很值得大家來認識。
指導教師呂鎔阡堅信,《共聊青年報》正在為孩子們留下記憶,這些溫柔的堅持有一天將開花結果,可能是他們看見自己名字被曝光的剎那,他期待當他們走向世界之後,再回到貢寮這塊土地深耕。
▲就讀貢中2年級的林宥伶因為參與《共聊青年報》的執行,發掘自身寫作長才、走出迷途,她感激老師一路栽培,特別寫卡片道謝。(圖/呂鎔阡老師提供/文/郭琇真)
【關注更多新聞請加入立報粉絲專頁】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TaiwanLihpaoDaily

Leave a comment